南京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典型案例展之
《设计美学》典型教学案例
第一章第一节 西方“设计美”观念的历史演变
杨林 m6米乐官方登录app下载
本节内容是《设计美学》课程第一章“设计美观念的历史演变”中的内容,即西方“设计美”观念的历史演变,主要学习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关于设计的“美在装饰”、“形式追随功能”、“少即是多”、“少即是乏味”、“美即实用与审美体验”等观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功能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主义设计的解构主义美学、美国实用主义设计美学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明确意识到设计审美与设计伦理的内在统一性,在审美价值观上形成美的设计应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服务的意识。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的一年级或二年级本科生,本节内容授课时长为2课时。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外设计史,具备了关于中国与西方设计历史的基本知识。但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美学知识,很容易从生活经验出发将设计美等同于外观,对西方设计的历史现象只停留在表象形式的辨识,需要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去正确理解设计现象背后的审美文化、尤其是对西方设计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建立正确的判断能力。
针对学生的学情现状,本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本课程形成了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整体思路,即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知识点学习,将设计审美与设计伦理的认知学习结合,将审美判断力的培养与设计道德观的培育融为一体,将讲授环节与讨论式自主学习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设计审美的历史现象背后关于人与自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人的抽象本质与具体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考量,在价值观上形成“设计的审美创造应当为人的美好生活服务”的观念。该教学思路的实现路径与创新方法是以挖掘专业知识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出发点,在不打破专业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为具体推进方法,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学生在对设计审美现象的判断能力,建立课程思政成效检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教学目标
掌握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几种代表性的关于设计美的观念,能够在辨识不同时期设计作品审美风格的基础上,理解现象背后美学观念的历史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形成对西方设计审美文化的正确判断力与批判力。
育人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比较20世纪西方装饰美学、功能主义美学、解构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背后“为谁设计”的观念之争,讨论、讲解什么是设计应有的人本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本精神最终变成了乌托邦式的幻想,作为设计终极指向的人本身如果被抽离了历史性、民族性以及个体生命特性,会将设计带向怎样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判断力,实现对设计审美应有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情感认同。
整体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本单元教学采用以生成性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帮助学生在西方设计美学历史资料的接触过程中,将相关历史知识与自身知识背景对接起来,主动地处理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理清其中的知识脉络。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处理教学信息时,发挥引导作用,适时纠正学生的偏差方向。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知识点、学习检测、课堂总结等五个环节。其中,在学习知识点环节,教学以各个知识点自身的逻辑关系为脉络,在每一知识点的学习中采用设计美学历史资料的展现、讨论式学习、讨论总结三个步骤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将教案、参考资料提前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设计美学》课程资料文件夹中(包括视频、参考文献、作品图库等),并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本章节专题讨论。线下教学利用面对面教学的优势,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为主,同时加强重难点的学习。
2、育人设计
重点与难点:正确看待设计审美与设计伦理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全球化视野下设计审美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历史演进规律。
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设计:本单元包括五个元素:1)在“装饰”美学观的学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主动发现西方装饰主义运动和新艺术运动追求产品“装饰之美”的背后隐藏的“设计为社会权贵服务”的观念,用辩证批判的视角来看待该时期设计现象,对“装饰之美”形成的正确价值判断。2)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功能主义美学”学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既能对其追求设计民主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做出肯定,又能对其只看到人的抽象本质、忽略人的具体现实性的弊端,思考人本主义美学精神应有的客观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3)在后现代设计的解构主义美学的学习环节,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西方上世纪中期兴起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否与中国当代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文化”等同,审美服务于西方语境下的“大众”和中国语境下的“人民群众”差别何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4)在美国实用主义设计美学的学习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弊端,即过于强调审美为经济服务的原则必然导致的为追求审美而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设计:启发式提问、参与式学习、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实施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