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优秀案例系列展之
《人机工程学》
侯建军 m6米乐官方登录app下载
以人为本,设计舒适、安全、健康的产品和宜人的工作环境
1、教学目标
《人机工程学》课程是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人、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也是人体技术、环境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该课程以心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特征为依据,通过实际需求建立宜人的人—机—环境为目的,应用人机工程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完成人—机、机—环境、人—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关系及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相关属性的研究。在设计中力求“以人为本”,保证整个系统在使用中安全、高效,在满足系统所需实际功能的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舒适度和宜人性,获得系统综合使用效能最好的效果。
育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设计与表达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在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树立产品设计过程必须贯穿以“人”为核心、为人设计的主导思想,建立方便、舒适、安全、高效的人性化产品的设计理念。
(2)在能力和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从产品设计的规划,到方案、技术、总体的设计及加工设计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强化人机工程学设计工作程序的细化、实施与执行的意识。
(3)培养学生要通过对产品进行人机学因素的调研、比较、分析与评价,才能提出合理的人性化的产品修正、改进或创新方案的科学态度。
(4)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依据实实在在的科学量化数据进行产品人性化设计的工程实践能力。
(5)育德目标在于把民族情怀、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使其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3、建设概况
(1)教学团队情况
《人机工程学》教学团队有5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均具有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长期教学经验,参与《人机工程学》教学研究,同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备课与研讨。
改革背景及教学方法
《人机工程学》在多年的授课中,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同时融入人机工程学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不仅通过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同时尝试增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新技术方法,建立了一套针对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机工程学教学体系。
同时,《人机工程学》课程内容中明确育德目标,把民族情怀、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使其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根据教学内容,系统规划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炼出“一核贯通,多维渗透,双线共进,德技并育”的教学模式。“一核”即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贯通始终,双线指“思想浸润线”和“行动激发线”,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政融入点渗透在各个章节中,将全方位培育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青年英才。
(3)创新及特色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了“一核贯通,多维渗透双线共进,德技并育”的教学模式,并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全面落实。其中,工匠精神作为核心贯通始终,无处不在,形成了从渗透到践行到内化的培育链。
特别环节升华育德功能。在开课之初和结课之时,分别设置“开卷之问”和“分享会”环节,通过思考、讨论等形式对学生在学习目的、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引导,在育德、育人方面实现了升华。
如在介绍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的应用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介绍人机工程学知识点与产品结构相结合内容时,介绍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工匠精神,挖掘、整理中国木匠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思维,努力弘扬中国工匠精神;对于人体工程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融入科学精神、敬业、文明、友善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实践态度和职业素养;在综合实训中则以“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德育元素,着重培养学生在家具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能力,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机工程学》的授课对象为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一般采用班级单位授课,授课人数在25~35人。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一对一进行方案指导。
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理论课时:28,设计与表达学时:20 )
先修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1)采用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堂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2)给学生列出参考书目,组织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后自己练习的方法。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师示范、作业评讲、课堂研讨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3)每一单元课题结束后,采用作业评讲的方式,将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用传统张贴或多媒体方式展示,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达到思维的碰撞,取长补短,激发学习的热情;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及时地扬长避短,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明确思路和方法。
(4)团队式、协作式教学:充分利用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开展团队式、协作式教学。以授课教师为主,教学团队成员为辅,积极参与各授课环节。教学团队成员可至教学现场协作教学,对学生作业进行集体讲评,集体评分,有效增强授课和学习的针对性。
除了线下课程以外,配合线上信息化平台如学习通、慕课、腾讯会议、微信群讨论等方式,丰富课下延伸内容。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后加入20课时的课程训练环节,训练学生自主完成(1)人机工程学鼠标设计(2)人机工程学键盘设计(3)人机工程学门把手设计(4)最佳坐姿研究(5)人机工程学办公椅设计(6)人机工程学牙刷设计(7)厨房功能分区与设计的专题设计环节。从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因为人机工程学的专题设计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训练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巩固前几个单元内容学习,并灵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前修课程中学习的产品结构、材料和模型等,以专题设计方式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的具体应用。
本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的具体应用的需要。此外, 也是很实用的设计资料网站和慕课网站。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会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在线学习网站,并定期进行相关答疑,以保证学生课外自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时间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提升,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
后期需要尝试增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新技术方法,建立了一套针对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机工程学教学体系。